袁國勇背後的「華生」 瑪麗醫院霉菌奪命奇案揪真兇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5/28 00:01

最後更新: 2018/05/28 16:10

分享:

分享:

2015年瑪麗醫院爆發毛黴菌殺人奇案,袁國勇和陳漢坤拍住上揪出源頭在洗衣房。

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有醫學界福爾摩斯之稱,早年成功偵破瑪麗醫院霉菌奪命「奇案」,原來袁國勇身邊還有一位博士級的「華生」,與袁國勇「拍住上」,通宵達旦緝兇,成功在短時間內揪出元兇原來是洗衣房。

2015年7月,瑪麗醫院爆發毛黴菌,導致6名病人受感染,其中2人死亡。由於病人分散不同部門及病房,彼此應無接觸。袁國勇當時擔任調查小組主席,率領一眾專家尋找播毒源頭。

有份參與「緝兇」調查工作的瑪麗醫院科學主任主管(微生物學部門)陳漢坤博士,回憶開展調查當日,得知受感染的病人屬於不同病房,病人接觸過的床單被鋪疑是病菌源頭,他與部門同事便要在短時間內找出可行的科學化方法,以檢測特定大小的被服上的含菌量。

他們即時翻查文獻,參考前人做法可否應用,但因為各種霉菌看上去十分相似,而以基因測試需時較長,最後決定採用瑪麗早前引入的蛋白質光譜儀,2至3小時便有結果,當晚通宵達旦檢測被服樣本,在1至2天內便發現源頭是深灣洗衣房,並採取環境樣本檢測證實,洗衣房需即時關閉。

袁國勇當年公布調查結果時形容,細菌含量多到「嚇死人」。袁國勇稱,小組發現洗衣房多個工序「不正常」,其中加入「雙氧水」洗衣的工序,聲稱達攝氏71度,但實際只約60度,袁稱最少65℃熱水清洗2至6分鐘才能殺菌。

即使經過高溫煲的被服,亦有近23%樣本含菌。袁批評,洗衣房無分開處理骯髒及乾淨被服,甚至同車運送;工作環境大塵,質疑未做好溫度及氣流控制,被服8成乾和未降溫便包裝;熨衣的漿粉置於垃圾筒旁。

陳漢坤在瑪麗從事應用科學研究至今近7年,直言負責帶領研究方向的袁國勇,看法具前瞻性,例如早年得知動物傳人的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在外國出現時,因當時本港市面沒有售賣相關病毒檢測劑,為防範病毒殺入本港,瑪麗醫院便與衞生署合作研發,幸好最後也沒有流入病毒個案。

此外,陳亦要研發效率高、準確及成本低的本土快速測試技術,例如參與研發2012推出肺結核測試劑,每次測試成本由500至1000元,降至100元以下,沿用至今,服務人次達1萬人以上。

醫管局今年首設優秀青年獎,40歲或以下員工可獲提名參選,共選出9名得獎者,陳漢坤均獲得該獎項。

細菌致病,更多袁國勇的分析:

袁國勇:濫用抗生素 食三文魚如吃糞

袁國勇:我不吃抗生素

袁國勇:食豬肉會揀丹麥豬